參與「環島行」,踏上港島徑,挑戰自我同時,更可盡情投入大自然懷抱,以多感官享受大自然為我們預備的生態饗宴。
離開人聲鼎沸的山頂廣場進入盧吉道,這段是整個港島徑海拔最高的一段,前半段開揚,可遠眺香港繁華的都市面貌;後半段清幽,遊走於林蔭山谷,伴隨著鳥語花香。
清晨到來,四周彌漫著白濛濛的霧氣,置身其中,全身皮膚都感受到薄薄的濕氣,輕柔的涼意一點點滲入心中,愜意非常!正因濕氣充盈,周遭都是草木繁盛,生機勃勃!
從山頂出發,經過夏力道,會到達一郊遊地點。這裡靠西高山的一端是「西高茶園」,種植了多種山茶科植物,其中包括大苞山茶(Camellia granthamiana),又名「葛量洪茶」,屬瀕危植物。它的花朵是本地茶花中最大,花瓣大而雪白,花朵中心有許多金黃色的雄蕊聚生成一個毛球似的,搶眼非常!
來到開揚的路段,留意地面或欄杆,可能會發現正在享受日光浴的變色樹蜥(Calotes versicolor)。牠是變色龍的親戚,但可變的顏色只限於黑、紅、黃、綠及灰色,變色速度亦比較慢。不過牠的身手跟變色龍同樣敏捷,稍有風吹草動,便會快速躲回樹叢中。
盧吉道後段有一棵別具特色的印度橡樹(Ficus elastica),樹齡約七十多歲,高聳直立,又長又密的氣根垂下成為了眾多的細長樹幹,跨過路徑,形成了一道拱門似的,非常特別!
走進茂密的樹叢,看到樹枝突然搖擺,或是聽到果實墜地的聲音,不妨抬頭看看,也許會發現赤腹松鼠(Callosciurus erythraeus)正在覓食。牠有圓圓的眼睛,樣子精靈可愛!是本地常見松鼠,屬雜食性,喜愛吃花朵、果實,亦會捕食昆蟲。
進入第三段,首先會被潺潺的流水聲所吸引,那是「薑花澗」的湍急上游。站在橋上,洶湧的流水帶來更大的聲響,濺起的水花落在皮膚上,帶來了陣陣涼意。
繼續前行,走在密林中,赫然聽見沙沙聲響。停下來搜索,原來是一小群黑喉噪鶥正在翻動落葉,尋找可捕食的小昆蟲呢!
薑花澗主要匯集奇力山和田灣山的溪澗,雨季時水量充足,泉水在大石之間跌宕,氣勢逼人。換了在旱季到訪,溪澗大石因水位低而盡露於眼前,又是另有一番風貌。
於山徑上,偶爾會聽到一陣「胡壺~胡壺」的叫聲,那是黑喉噪鶥(Pterorhinus chinensis)。最有趣的是牠能模仿其他雀鳥的叫聲,據說還會模仿人類的口哨聲,甚至是汽車防盜器的聲音呢!
黑喉噪鶥愛在林地活動,最愛翻動地上的落葉來尋找小昆蟲,只要大家能慢慢靠近,說不定有機會近距離觀賞呢!
經過貝璐道,由開揚的環境,轉至林蔭小徑。在綠林叢中,或會發現下垂的黃色小花,狀甚可愛。它是細軸蕘花(Wikstroemia nutans),屬原生灌木,是香港郊區常見植物。細小的花朵呈小管狀,宛如合上的小雨傘,別緻可愛!
此路段位於藍點紫斑蝶(Euploea midamus)的越冬路線之上。牠是本港冬季常見蝴蝶,有群集越冬的習性,會一起停棲在樹上抵抗寒風。翅膀以深褐色為主,前翅有紫藍色的鱗片,陽光照射下閃閃放光,非常漂亮!幼蟲食用有毒植物羊角拗(Strophanthus divaricatus),因此成蟲身體會帶有毒素,是對抗天敵的最佳武器。
這裡亦可找到香港唯一的有尾兩棲類動物-香港瘰螈(Paramesotriton hongkongensis)。有別於蛙或蟾蜍等兩棲類動物,牠的足趾間沒有蹼,而是靠扁平的尾部,像船槳一樣,在水中自由暢泳。牠們求偶時會用尾部指向心儀目標的方向,然後在水中輕而密的拍動尾部,刺激雌性交配的意欲。
離開薑花澗,會穿越藤蔓交錯的密林。攀緣植物緩慢而有力地纏繞著樹冠層生長,使茂盛的樹林更為密不透風。香港有逾300種攀緣植物,它們不能單獨直立生長,需依附在其他物體上,如樹幹、牆壁等,或匍匐於地面上生長。
攀緣植物使用纏繞根、捲鬚等結構,尋找最佳的生長位置,以吸收更多陽光進行光合作用,以及傳播花粉和種子。
由金夫人馳馬徑走進茂密的林徑,金斑虎甲那閃閃放光的金屬色彩;蕈菌世家那眾多色彩奪目的成員,都會為大家帶來視覺衝擊。與此同時,離斑棉紅蝽更可能為大家帶來「臭屁」的嗅覺衝擊呢!
再向前走,經過古樸的英式石橋,穿越香港仔水塘,眼前那港島南區的海岸與汪洋美景,攝人眼目!伴隨著怡人美景的,還有綻放於不同季節的花朵,大的小的,顏色各異,可以用眼觀賞,更可用鼻子 — 淡淡的花香正引領著大家尋找花踪!
走到樹木繁茂的金夫人馳馬徑,不難發現色彩鮮艷,橙黑分明的離斑棉紅蝽(Dysdercus cingulatus)。它喜歡吸食黃槿、大紅花等錦葵科植物的汁液,常一大群聚集在一起。體形細小卻身懷絕技-「臭屁功」,一旦受襲,身體便會分泌出臭液以驅散敵人。若不想見識此秘密武器,謹記不要隨便騷擾牠們了!
賞花時亦要留意腳邊,或會發現金斑虎甲(Cicindela aurulenta)。牠的外表像放大版的螞蟻,幸好有一身金屬藍黑色,在陽光照射下,閃閃生輝,才不易看漏眼!牠是香港最常見的虎甲之一,步足及複眼發達,上下顎更是強而有力,最愛靜候一旁,伺機捕食經過的小昆蟲,可說是蟲中之「虎」。
中峽道附近的林蔭較多,適合偏好陰暗潮濕生境的蕈菌生長,無論是枯木、樹根、落葉堆或泥土上,都可找到它們。蕈菌是腐生生物,主要以分解動物屍體、排泄物和枯萎植物,獲取營養。它們會分解較大的有機分子成小分子或無機物質,供植物吸收,可說是「大自然循環再造家」。
蕈菌有不同的形狀、大小和顏色,例如是胖呼呼的毒鵝膏及鮮艷奪目的雞油菌狀濕傘。千萬不要隨便接觸或食用野生蕈菌,因為長得再討人喜歡,卻可能含有致命毒素!
崗松(Baeckea frutescens)的外形很像松樹,但其實是灌木。它是香港原生植物,葉子內的揮發油有殺菌功效,亦是多種藥油的主要成分。搓碎葉片後會散發陣陣白花油氣味,故又稱「白花油樹」。此外,它的不同部分亦有不同用途,例如以前的客家村民會將它的枝條紮成掃帚。
沿布力徑走至聶高信山以南的山腰,這裡連接著南風道林地的一大片成熟樹林,孕育了繁多的植物品種。就算在冬季,也可見到花兒盛放,爭妍鬥麗,當中的香港茶(Camellia hongkongensis)是一大看點。它是本港唯一開紅花的野生山茶屬植物,碩大的花朵顏色鮮豔,花期從12月至3月,大家可把握機會一睹它的風采。
這是充滿挑戰性的一段:從陽明山莊對開走上渣甸山;再沿石礦場下坡;接着又攀上畢拿山;又再下山往大風坳,上上落落,好不容易!在專注腳下的挑戰,也不要忘記將目光放在四圍的生態風光上:色彩繽紛的登峰蝴蝶;多姿多彩的小花;搶眼老虎斑紋的蛾;英姿颯颯在天上盤旋的麻鷹……還不要錯過地上那小小的食蟲植物,它們正折射著亮晶晶的光芒呢!
穿過陽明山莊,踏步前往渣甸山及畢拿山山頂,會發現身邊有很多蝴蝶在飛舞。在茂密的樹林裡,蝴蝶要找到另一半傳宗接代並不容易。因此,有些蝴蝶有登峰習性,同一品種的蝴蝶會在相同時間飛往山脊或高地,在山巔遇上異性的機會便會大大提高!
車輪梅(Rhaphiolepis indica)又名「春花」,顧名思義,會在春天開出嬌小的花朵。白色和淡紅色的小花遍布渣甸山的山坡,煞是漂亮!此外,紅杜鵑(Rhododendron simsii)亦會在初春吐出如火焰般的紅花,紅透整遍山野,令人感到春回大地、生機勃勃!
虎紋長翅尺蛾(Obeidia tigrata)披著豹紋外衣,非常引人注目!如果大家以為牠是蝴蝶的話,那就被騙倒了!很多人以停佇時翅膀合十或平放來分辨蛾和蝴蝶,其實最準確的分辨方法是觸角:蛾的觸角像兩把小梳子,蝴蝶的則呈棒狀。此外,蛾飛行時翅膀拍動比蝴蝶急速,飛行姿態相對笨拙。
食蟲植物在香港並不罕見,但有些物種因個子細小而易被忽略,所說的包括了葉片全長不足兩厘米且貼近地面或牆壁生長的錦地羅(Drosera burmannii)。它的葉片上長有一條條的毛,末端有用來捕蟲的黏液,宛如露珠,折射著亮晶晶的光芒,其實是死亡的誘惑!小昆蟲一旦靠近,就會被黏住,然後被捲起再被慢慢分解。
站在港島徑的最高點——高436米的畢拿山山峰,抬頭常會看見麻鷹(Milvus migrans),時而振翅高飛,時而低空盤旋。麻鷹是香港常見猛禽,最愛於天清氣朗時在天空兜圈子,當太陽照射地面,空氣加熱變輕上升,麻鷹便能乘著上升氣流到達高空,俯瞰並尋找獵物,省卻不少氣力!
將目光放遠,是青山綠水、風光綺麗的大潭水塘;把目光拉近,或許會察覺到宛如隱身的小小竹節蟲,又或會發現不少「四腳爬爬」!黃昏時份到來,更加要豎起耳仔細聽。聽見了「咕~」的一聲?!說不定你已發現貓頭鷹呢!
這段的開端位於南、北柏架山道的最高點。柏油車路旁,隱藏了「會走動的樹枝」竹節蟲。牠的體色和形態,看來就像是樹枝、枯草的樣子,加上常常靜止不動,想要找到這「隱身高手」,少點眼力也不行呢!
大潭水塘的集水區內,有多條溪流,把水源源不絕送到水塘。在小溪附近,也許會發現蛇的影蹤!蛇類喜歡蔭蔽、潮濕的地方,也有些蛇類居於水中。一般人以為蛇是兇殘、具攻擊性和有毒的動物,所以非常害怕。其實,本港有52種蛇,只有8種是有毒的。在一般情況下,蛇類非常害羞,遇上人類會害怕得馬上逃走,不會主動襲擊。如果與牠們相遇,不用驚慌,應保持冷靜,靜靜後退離開便可。
走在山徑上,若突然看到一隻拖著長長藍色尾巴的「四腳爬爬」,那便走運了!牠是四線石龍子(Plestiodon quadrilineatus),並不常見,喜愛於日間曬太陽及捕食昆蟲,警覺性頗高,稍稍感覺到周邊有絲毫動靜,便會立即拔足逃跑。
進入柏架山至大潭道的後段幽林小徑,可能已開始入黑,那便是尋找果子狸(Paguma larvata)的好時機。牠的面狹、眼、耳周圍都有明顯白圈,像是戴著臉譜似的,非常可愛!牠的個性膽小,受驚時尾巴底部的臭腺會釋出一種強烈的氣味,藉此「嚇跑」敵人。
天色漸暗,樹林傳來高音的「咕~」一聲,一會兒後又再一聲,這不是哺乳類動物的叫聲,也不是蟲鳴,是領角鴞(Otus lettia)的鳴叫聲,在春季的黃昏至晚間最常聽見。領角鴞屬中型貓頭鷹,身長約23-25公分,是夜行性鳥類,主要吃小昆蟲,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,十分珍貴!
來到了港島徑中較易行的一段,可以盡情將目光放在遠處的風光上。爛泥灣和土地灣一帶洋溢著滿滿的漁村風情;大潭內灣碧海青天、美麗壯闊,更可找到港島唯一的紅樹林。生機勃勃的泥灘生態,正等待大家發掘!
踏上港島徑第七段,圍繞著大潭港北面至東面的山坡而行。大潭港內灣擁有香港島唯一的紅樹林,列為「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」(英文:Site of Special Scientific Interest,縮寫SSSI),有重要的生態價值。這裡可找到秋茄樹 (Kandelia obovata)、海漆(Excoecaria agallocha) 和欖李(Lumnitzera racemosa)等紅樹。泥灘上孕育了多種生物,雙齒近相手蟹(Perisesarma bidens)和麗彩招潮(Uca splendida)都是這裡的住客,在潮退時緊記拜訪一下牠們呢!
此段路跨越不少深邃的溪谷,很容易就可以找到一種叫芒箕(Dicranopteris pedata)的蕨類植物。它們生長快速,山火後通常會首先出現,因此稱為「先鋒植物」。它們亦是山坡上保持水土及改良土壤的好幫手。
廣斧螳(Hierodula patellifera)的前肢發達而有力,像兩把大鐮刀,主要用作攻擊獵物。頭部可前後左右大幅度自由轉動,加上敏銳的觸角及一雙大複眼,有利監察小昆蟲的行蹤。牠會靜靜的等待獵物上門,再慢慢靠近,到合適的攻擊範圍便會突然出擊,使獵物防不勝防!
有一種小蟹,一身鮮紅,非常顯眼,不在水中出現,反而在陸上行走,牠是香港南海溪蟹 (Nanhaipotamon hongkongense),是香港四種淡水蟹種之一。牠喜歡棲息在溪流岸上的乾燥地方,如樹根或石縫間,亦會鑽洞藏身。在烈日當空或乾旱的日子,牠會在洞內休息,到了下雨天,便會出洞覓食。
海杧果(Cerbera manghas)看來像平常食用的芒果,其實它全株有毒,接觸到其樹汁亦會引起過敏反應。牛眼馬錢(Strychnos angustiflora)的果實看來像柑橘,甜美可口,但毒性卻非常之強,人們服食後會呼吸困難、全身僵硬、繼而停止呼吸而死亡,其威力足以令它成為香港四大毒草之一。
這是港島徑中相當受歡迎的一段,亦是最綿長、景致最多元的一段:深遠的竹林、清幽的樹蔭林道、白浪滔滔的海灣、浩瀚無垠的一片汪洋,景色多變而豐富,目不暇給。沿途林中更不時傳來鳥兒的歌聲,讓人心情舒暢,豁然開朗!
由土地灣開始,上山向龍脊進發,兩旁的林地棲息了不少林鳥。走在路上,不時聽見清脆響亮的鳥兒歌聲,令人怡神心醉!其中的棕頸鉤嘴鶥(Pomatorhinus ruficollis),常在林間穿梭,活潑可愛。牠的臉上有雪白的長眉,在喙前一直延伸至後頸,一副英氣非凡的模樣!
此路段可找到葉片兩面也有暗紫紅色尖刺的兩面針(Zanthoxylum nitidum)。它具藥用價值,當中的成分可提煉成牙膏,能舒緩牙齦紅腫等症狀,因此有牙膏品牌便以它作品牌名稱。大家在路上欣賞美景的同時,也要小心不要被刺到啊!
走到港島徑的最後一段,沿途是美不勝收的山海景觀,絕對會令大家忘掉疲憊。山滄滄,花茫茫,1至2月正值山蒼樹(Litsea cubeba)的花期。山蒼樹又名「木薑子」,花朵精緻嬌小,密密麻麻的盛開著,煞是漂亮!還會散發濃郁的甜香,是用作天然香料的好材料。
走到港島徑的終點,可看到一望無際的大浪灣景色,享受海風迎面吹來。在沙灘上,可以找到果實形如菠蘿的露兜樹(Pandanus tectorius),又名「假菠蘿」,是香港常見的海岸植物。它的葉片表面有厚厚的角質層,能夠防止水分在猛烈陽光下大量蒸發,又有長長的氣根,幫助抓緊泥土,讓它能在惡劣的海邊環境中茁壯成長。
在大浪灣泳灘不難發現雀鳥的蹤影,當中全身藍灰色的岩鷺(Egretta sacra),喜愛在海岸的岩礁地帶活動,常常於海面上低空飛翔,穿梭於岩礁與浪花之間。岩鷺並不常見,《中國瀕危物種紅皮書》列為稀有物種,若能在此遇上牠,正好為大家的港島徑之旅畫上完美句號!